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政治制度史一
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s (Ⅰ) 
開課學期
106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政治學系  
授課教師
朱浤源 
課號
PS4576 
課程識別碼
302 40210 
班次
 
學分
2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8,9(15:3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社科301 
備註
課程範圍:先秦。
總人數上限:24人
外系人數限制:1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61PS4576_Institute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研究室電話:中央研究院: 02.2789.8263

研究室號碼:近代史研究所 檔案館

Office Hours: 週二13至14時在本校社科院三樓教師休息室
週一、三、四、五中研院上班時間

二十世紀最大的革命在中國:她以革命之法走向全球化,並且全部移入臺灣。包含前後的各種革命與重大改革在內,它長度超過兩百年。它的開端,就是「辛亥革命」。辛亥革命有帶頭作用,以「民族獨立」、「共和民主」與「社會均富」來走向全球化,但是,在設計上出了問題,使革命時間拉得很長,從孫中山乙未(西元1895年)首役開始於中國大陸,而且一九四五年跨過臺灣海峽,到當時已被新興的世界強國日本統治了50年的臺灣。一九五○年這革命更整個轉入臺灣,啟動更深度的操作,至今尚未終止試驗,新形式的全球化制度也因此尚未形成。
但是,沒想到就在臺灣這裡,最得吸納全球革命的正功能。72年以來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乍看之下,除了與擁有悠久中華文化,但由少數民族主導的滿族清廷治下中華帝國的辛亥革命有關之外,也連接西方議會型代議民主共和制度,因此也要吸納西方文化。在一般人印象中,其制度似與日本無關。實際上,則122年來(一八九五年至今)都密切相關。
再深入看,以及更宏觀地看,則臺澎金馬地區走向全球化的方向,也一樣在「中學」、「西學」以及「東學」(本課程所謂「三學」)之間,來回震盪,至今還沒找到「正途」。而「三學」震盪之間所激起走向全球化的漩渦和狂濤,進而造成之革命性,也至今不止,甚至可能越來越深、越廣以及越大。
不了解日本,一樣無法深切了解中國革命的動力既來自西學,也生自東學(東洋學);沒有從海洋世界與大陸地世界之雙重邊陲的臺灣,看走向資訊瞬間全球化的新革命,就無法了解辛亥以來革命的來龍是中學(中土之學),與去脈也應該是中學;沒深入中土之學的源頭,就無法通古今制度之核心脈動,也自然抓不住去脈的方向。
中國政治制度史課程的宗旨,就在抓住五千年歷史的核心脈動與更革。這系列更革基本上有「四階」,其中又分「八態」。各有特色:自第一階三皇五帝的氏族民主,經過第二階三代的聯盟封建(三種變化:原型、公國,到達君王專制的第二階第四態「王國」);再自皇帝集權的第三階「帝國」(也有三種變化:君相共治、相權分立以及獨裁專制),到達民主的第四階:「共和」。第四階的民主,表面上「深受」來自海洋的歐美政黨民主所影響,其實亦與日式解讀鍥合。因此,由臺灣地區所帶動,整個中華世界仍在調適當中,也因此,兩岸未來制度的變化,都仍將極為劇烈。
本課程教師四十多年來研究辛亥以來的中國大革命,發現就整體政制而言,在既全球化更通古今之際,臺灣如能通曉與運用融合中國傳統的文官制度-包含人才甄用、行政(廣義)超然系統與倫理治理制度的方法,就能會通中、東、西學,找到偕同中國大陸,積極走向領導世界的新境界。

一、開課方法:
1.講解:教師依照時序,講解中國各階段政治制度的主要特色;
2.報告:同學得自行挑選一個學期報告的題目,撰成學術格式文章,並以口頭及書面兩種方法,向全班及教師報告;
3.討論:教師即席回應,並展開討論;
二、學習要領:
1. 宏觀性:把握中國政治制度五千年來變遷極大的四階與八態的主要特色。
2. 對比性:以中國現代一百多年來仍在成長中的民主共和為基點(但是,未來方向不明),與中國古代某段制度相對比。
3. 主動性:同學閱讀教授所指定之資料以外,更歡迎自行選讀,並提早提供教師,以便作成額外講義,共同分享:
4. 討論性:自行挑選題目,並以口頭及書面報告的方式,在課堂上與教授和同學們共同討論。
5. 參與性:同學主動遞交至少一份書面報告,希即早繳交,俾教師先行批閱與整理,再印發同學作為講義,以便相互觀摩,易於掌握制度流變之主軸。
 

課程目標
理解中國已有三千年以上全球化經驗
養成對中國已有四個階段八種制度的上半部(二階六態)特色的深刻體會
培養心胸開闊、眼光宏遠,有將心比心修養的治國人才
 
課程要求
1.上課前先準備
2.隨堂作筆記
3.主動發問,並在討論時參與主講、主持與/或評論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1.全文細讀:《何尊》、《散氏盤》、《毛公鼎》
2.指定部分閱讀:《尚書》、《禮記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商君書》、《雲夢秦簡》
 
參考書目
1.朱浤源,《中國政治制度史》,臺北:空中大學,民 91。
2.John King Fairbank(費正清), China: A New History,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薛絢譯,《費正清論中國》(台北:正中,民83)。上學期:頁1-45。
3.Joshua Kurlantzick著, 譯,Democracy in Retreat: The Revolt of the Middle Class and the Worldwide Decline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(《民主在退潮:民主還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嗎?》,臺北:大雁文化,民 104。
4.范毓周,〈殷人东渡美洲新证— 从甲骨文东传墨西哥看商代文化对新大陆的影响〉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發言表現     
30% 
鼓勵發言:發言分兩種,均可加分。: 1.隨堂不定時發言 2.依約定時間發言  
2. 
期中書面報告 
30% 
鼓勵撰寫學術性讀書報告:書面報告依約定時間,在口頭報告前事先繳交,並且輪流擔任口頭的報告人、評論人與主持人  
3. 
期末考 
40% 
在教室以open book方式,在答案紙上作答,含解釋名詞、簡答題與問答題三種。 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2  「二十世紀最大革命」在中國與華夏世界的原型「國家」之比較 
第2週
9/19  John King Fairbank(費正清)眼中的華夏地理與文化制度特色  
第3週
9/26  華夏不是國際體系?夏代城邦區域聯盟:中國「國家」之二 
第4週
10/03  中國「國家」之三:武丁與帝辛 / 甲骨文與《尚書》為何矛盾 ? 
第5週
10/10  (放假)  
第6週
10/17  華夏不曾全球化?「殷地」(印第、印度與India)商人周初东渡美洲 
第7週
10/24  「中國」的出現在《何尊》:禮法原型與西周封建聯盟式革命 
第8週
10/31  中國兼為「世界」與「國家」?《禮記.王制》與《毛公鼎》金文中的「王與諸侯」關係以及封建制度與世界體系 
第9週
11/07  「統治」作為行政方法:《禮記.王制》與《散氏盤》金文:中國「國家」之四 
第10週
11/14  中國「國家」之五與官制原型:東周的巨變與綜合討論 
第11週
11/21  「統治」作為行政方法的第一段貫串報告與討論 
第12週
11/28  中國「國家」之五:《春秋》與公國制度 
第13週
12/05  中國「國家」之六:戰國時期的王國制度之一:商鞅變法 
第14週
12/12  《商君書》與綜合討論 
第15週
12/19  制度之六:戰國時期的王國:秦國官制 
第16週
12/26  《睡虎地秦簡》與中國「國家」再變革? 
第17週
1/02  綜合討論